成语“鸡骨支床”拼音是jī gǔ zhī chuáng,注音是ㄐ| ㄍㄨˇ ㄓ ㄔㄨㄤˊ,意思: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鸡骨支床
- 拼音: jī gǔ zhī chuáng
- 注音: ㄐ| ㄍㄨˇ ㄓ ㄔㄨㄤˊ
- 解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嶠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 示例: 积数日,鸡骨支床,较前尤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
- 近义词: 瘦骨嶙峋
- 语法: 作谓语;形容十分消瘦
- 成语故事: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与和嶠两人同时丧父母,和嶠按照风俗习惯,守孝三年,神气丝毫没有损伤。而王戎则不同,他在父母的灵前搭了一个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灵,十分伤心,而且吃的很少,整个身体变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经很长时间调养才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