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二竖为灾”拼音是èr shù wéi zāi,注音是ㄦˋ ㄕㄨˋ ㄨㄟˊ ㄗㄞ,意思: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对应Emoji符号:2️⃣👍🏻➡🚒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二竖为灾
- 拼音: èr shù wéi zāi
- 注音: ㄦˋ ㄕㄨˋ ㄨㄟˊ ㄗㄞ
- 解释: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示例: 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2回
- 近义词: 二竖为虐
- 语法: 作谓语、定语;比喻疾病缠身
-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梦见体內有两个小孩,一个说名医来了快逃吧,一个则说躲到膏肓之间。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