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不啞不聾”拼音是bù yǎ bù lóng,注音是ㄅㄨˋ |ㄚˇ ㄅㄨˋ ㄌㄨㄥˊ,意思:本指公卿的度量,後常與“不成姑公”等連用,謂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婆阿公。意指長輩要寬宏大量。同“不癡不聾...,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不啞不聾
- 拼音: bù yǎ bù lóng
- 注音: ㄅㄨˋ |ㄚˇ ㄅㄨˋ ㄌㄨㄥˊ
- 解釋: 本指公卿的度量,後常與“不成姑公”等連用,謂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好阿婆阿公。意指長輩要寬宏大量。同“不癡不聾”。
- 出處: 《古尊宿語錄·大慧普覺禪師》:“紹興二十八年:‘敢問大眾,因甚不覺?豈不見道,不啞不聾,不做大家公。’”
- 近義詞: 不癡不聾
-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