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黑白混淆”拼音是hēi bái hùn xiáo,注音是ㄏㄟ ㄅㄞˊ ㄏㄨㄣˋ ㄒ|ㄠˊ,意思: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制造混亂,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黑白混淆
- 拼音: hēi bái hùn xiáo
- 注音: ㄏㄟ ㄅㄞˊ ㄏㄨㄣˋ ㄒ|ㄠˊ
- 解釋: 把黑的說成白的,將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故意顛倒是非,制造混亂。
- 出處: 《後漢書·楊震傳》:“白黑溷淆,清濁同源。”
- 示例: ……君子見斥,不人驟遷,章奏多決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明史·聊讓傳》
- 近義詞: 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 反義詞: 黑白分明
-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故意制造混亂
-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太尉楊震為人正直,廉潔奉公,聲望很高,被人稱為“關西孔子”。漢安帝的乳母王聖和中常侍樊豐貪侈驕橫,大興土木,浪費驚人。楊震十分痛恨這種奢侈浪費的做法就上奏疏道:“如今白黑混淆,清濁不分,人們紛紛指責這種貪汙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