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裹屍馬革”拼音是guǒ shī mǎ gé,注音是ㄍㄨㄛˇ ㄕ ㄇㄚˇ ㄍㄜˊ,意思: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裹屍馬革
- 拼音: guǒ shī mǎ gé
- 注音: ㄍㄨㄛˇ ㄕ ㄇㄚˇ ㄍㄜˊ
- 解釋: 革:皮革。用馬皮包裹屍體。形容將士戰死沙場的英勇無畏的氣慨。
- 出處: 《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 示例: 男兒墜地志四方,裹屍馬革固其常。 ★宋·陸遊《隴頭水》
- 近義詞: 馬革裹屍、馬革盛屍
- 語法: 作賓語;指將士戰死沙場
-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北方匈奴發生動亂,大將軍馬援率軍前去鎮壓騷亂,他英勇殺敵,大破匈奴,平定了邊境的動亂,皇帝封他為伏波將軍。他62歲時,匈奴又侵東漢,馬援請求帶兵出戰說:“男兒當死於沙場,以馬革裹屍還葬”,同年病死在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