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舉一反三”拼音是jǔ yī fǎn sān,注音是ㄐㄩˇ | ㄈㄢˇ ㄙㄢ,意思: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对应Emoji符号:🏋1️⃣☯3️⃣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舉一反三
- 拼音: jǔ yī fǎn sān
- 注音: ㄐㄩˇ | ㄈㄢˇ ㄙㄢ
- 解釋: 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 出處: 《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 示例: 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 近義詞: 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 反義詞: 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 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習等
- 英文: draw inferences about other cases from one instance
- 日文: 一(いつ)をもって他を察(さっ)する
- 法文: de la connaissance d'une chose en inférer d'autres
- 德文: vom Einzelnen aufs Allgemeine schlieβen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去向齊景公推銷他的“仁政”,齊景公有些心動,准備劃出一塊地來讓他治理。他去拜訪齊國三朝元老相國晏嬰,他對晏嬰事三君不解,晏嬰一心事三君,孔子只知舉一反三,不知舉三反一,結果得罪了晏嬰,仁政沒推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