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興師動眾”拼音是xīng shī dòng zhòng,注音是ㄒ|ㄥ ㄕ ㄉㄨㄥˋ ㄓㄨㄥˋ,意思:興:發動;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興師動眾
- 拼音: xīng shī dòng zhòng
- 注音: ㄒ|ㄥ ㄕ ㄉㄨㄥˋ ㄓㄨㄥˋ
- 解釋: 興:發動;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出處: 《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
- 示例: 既然怕興師動眾,不如不養活這些閑人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 近義詞: 大動幹戈、大張聲勢、興兵動眾
- 反義詞: 小打小鬧
- 歇後語: 五百羅漢鬥觀音;百萬雄師下江南
- 語法: 作謂語、賓語、狀語;指大規模行動
- 英文: move troops about and stir up the people (drag in many people to do something
- 日文: 多くの兵力を動(うご)かす
- 法文: mobiliser beaucoup de monde
- 德文: zu viele Leute für eine Aufgabe mobilisieren
-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西河太守吳起與魏武侯魏擊談論怎樣才能做到戰無不勝,吳起就用兵經驗發表看法,君主要倚仗:將軍在戰場發號施令軍士願意聽從,將軍興師動眾作戰,士卒願意出征,到了戰場,士兵不怕死,要獎罰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