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罰不當罪”拼音是fá bù dāng zuì,注音是ㄈㄚˊ ㄅㄨˋ ㄉㄤ ㄗㄨㄟˋ,意思: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罰不當罪
- 拼音: fá bù dāng zuì
- 注音: ㄈㄚˊ ㄅㄨˋ ㄉㄤ ㄗㄨㄟˋ
- 解釋: 當:相當,抵擋。處罰和罪行不相當。
- 出處: 《荀子·正論》:“夫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 示例: 誰個懲辦要嚴,誰個處罰從輕,農民都有極明白的計算,罰不當罪的極少。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 近義詞: 罪大惡極、罪不容誅
- 反義詞: 賞罰分明、罰當其罪
-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處罰和所犯罪行不相稱
- 英文: 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作品《荀子》中強調刑罰必須嚴明,犯罪的應根據罪行大小給予相應的處罰。如果殺人的不償命,傷人的不判刑,那就會縱容犯罪,擾亂社會,因為犯罪的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犯罪行為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