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矯枉過正”拼音是jiǎo wǎng guò zhèng,注音是ㄐ|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ㄥˋ,意思:矯:扭轉;枉:彎曲。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对应Emoji符号:🤪枉➡➕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矯枉過正
- 拼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注音: ㄐ|ㄠˇ ㄨㄤˇ ㄍㄨㄛˋ ㄓㄥˋ
- 解釋: 矯:扭轉;枉:彎曲。把彎的東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邊。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
- 出處: 《後漢書·仲長統傳》:“逮至清世,則複入矯枉過正之檢。”
- 示例: 或有避其謗者,又每矯枉過正,至坐視兒女之放縱,而不一置問。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細柳》
- 近義詞: 矯枉過直、過猶不及
- 反義詞: 差之千裏
- 語法: 作謂語、賓語、分句;比喻糾正錯誤過度
- 英文: hypercorrection
- 日文: 誤(あやま)りを正すのに度(ど)を越(こ)すこと,是正(ぜせい)が行きすぎる
- 法文: tomber d'un excès dans un autre
- 德文: beim Korrigieren eines Fehlers das Maβ überschreiten
- 成語故事: 漢景帝擔心諸侯勢力過大會自己稱王,出現中央管不住地方的矯枉過正的局面,就采用晁錯的建議,借故削了幾個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竟借清君側的名義企圖謀反,迫使漢景帝殺死晁錯,從而出現曆史上的“七國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