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漆身吞炭”拼音是qī shēn tūn tàn,注音是ㄑ| ㄕㄣ ㄊㄨㄣ ㄊㄢˋ,意思:漆身:身上塗漆為癩;吞炭:喉嚨吞炭使啞。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对应Emoji符号:漆🚶🌮🔥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漆身吞炭
- 拼音: qī shēn tūn tàn
- 注音: ㄑ| ㄕㄣ ㄊㄨㄣ ㄊㄢˋ
- 解釋: 漆身:身上塗漆為癩;吞炭:喉嚨吞炭使啞。指故意變形改音,使人不能認出自己。
-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一》:“豫讓又漆身為厲,滅須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又吞炭為啞,變其音。”《史記·刺客列傳》:“漆身為厲(癩),吞炭為啞,使形狀不可知。”
- 示例: 故豫讓以眾人報範中行,而漆身吞炭以複趙襄子之仇。 ★唐·李翱《與本使李中丞論陸巡官狀》
- 近義詞: 豫讓吞炭、吞炭漆身
-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成語故事: 春秋末期,晉國內亂,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家將豫讓發誓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把他放了。第二次他把全身漆成癩子,然後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