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溫良恭儉”拼音是wēn liáng gōng jiǎn,注音是ㄨㄣ ㄌ|ㄤˊ ㄍㄨㄥ ㄐ|ㄢˇ,意思: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等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溫良恭儉
- 拼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 注音: ㄨㄣ ㄌ|ㄤˊ ㄍㄨㄥ ㄐ|ㄢˇ
- 解釋: 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等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
- 出處: 《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 示例: 馮翊郡開國公魚朝恩,溫良恭儉,寬柔簡廉,長才博達,敏識高妙。 ★《舊唐書·禮儀志四》
- 近義詞: 溫良恭儉讓、溫良儉讓
- 語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麼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