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沐猴而冠”拼音是mù hóu ér guàn,注音是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意思: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对应Emoji符号:🛁🐒2️⃣👑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沐猴而冠
- 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 注音: 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
- 解釋: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示例: 豐私家之積,此沐猴而冠爾,尚焉足道哉! ★《晉書·張載傳》
- 近義詞: 衣冠禽獸、沐猴衣冠
- 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面獸心的人
- 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劉邦、項羽、楚懷王三人約定,誰先攻入鹹陽誰就做關中王。劉邦先攻進鹹陽,項羽很不高興,進城就殺百姓及已投降的國王子嬰,放火燒了阿房宮,掠奪大量金銀財寶准備回江東地區。有人在背後譏諷楚國人是戴著帽子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