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曾母投杼”拼音是zēng mǔ tóu zhù,注音是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意思: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对应Emoji符号:⌛♀🤾♂️杼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曾母投杼
- 拼音: zēng mǔ tóu zhù
- 注音: 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
- 解釋: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 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 示例: 聯以不明,雖有曾母投杼之疑,猶冀言者不信,以為國福。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
- 近義詞: 曾參殺人
-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流言可畏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與大思想家曾參同名的人在外殺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裏說:“曾參殺了人。”曾母回答說:“我兒不會殺人。”照常織布。沒多久又有人跑來誤傳曾參殺了人,這時曾母害怕,就投杼逾牆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