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斷章取義”拼音是duàn zhāng qǔ yì,注音是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ˋ,意思: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斷章取義
- 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 注音: 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ˋ
- 解釋: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 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 示例: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 近義詞: 望文生義、穿鑿附會
- 反義詞: 實事求是
- 語法: 作賓語、定語、狀語;指歪曲原意
- 英文: unscrupulously quote out of context
- 日文: 文章の中から自分に都合(つごう)のよいところだけを抜き取る
- 法文: interpréter le texte d'après des citations tronquées
- 德文: aus dem Kontext reiβen
- 俄文: манилулировать цитáтами
- 成語故事: 春秋後期,崔杼和慶封殺死齊莊公,擁立齊景公杵舀。莊公的衛士盧薄癸和王何外逃他國。盧的弟弟盧薄弊悄悄取得慶封的信任,用計除掉崔杼一家,並把自己的妻子進獻給慶封,他找回盧薄癸及王何,成功殺死慶封一家為莊公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