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似是而非”拼音是sì shì ér fēi,注音是ㄙˋ ㄕˋ ㄦˊ ㄈㄟ,意思:似:像;是:對;非:不對。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对应Emoji符号:☝✔2️⃣➖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似是而非
- 拼音: sì shì ér fēi
- 注音: 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 解釋: 似:像;是:對;非:不對。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
- 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
- 示例: 同學們的講解,有的似是而非,有的簡直錯得可笑。 ★葉聖陶《文心》
- 近義詞: 以假亂真、張冠李戴
- 反義詞: 天經地義、不刊之論
- 語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沒弄懂
- 英文: specious
- 日文: 正(ただ)しいようだが実際(じっさい)に正しくない,まやかし
- 法文: vrai en apparence,faux en réalité
- 德文: es scheint so,ist aber nicht so
-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莊子帶學生遊學各地,見伐木工人砍樹問為什麼不去砍大樹,工人說因為它已沒有用處了。到了朋友家,仆人問殺雞的事,主人說殺不會打鳴的雞。莊子對學生說:“應該處於有用和無用之間,似是而非,這樣才誰也抓不住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