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動不如一靜”拼音是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注音是| ㄉㄨㄥˋ ㄅㄨˋ ㄖㄨˊ | ㄐ|ㄥˋ,意思: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应Emoji符号:1️⃣👋🙅♂️➡1️⃣🤫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一動不如一靜
- 拼音: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 注音: | ㄉㄨㄥˋ ㄅㄨˋ ㄖㄨˊ | ㄐ|ㄥˋ
- 解釋: 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出處: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孝守幸天竺及靈隱,有僧輝相隨。見飛來峰,問輝曰:‘既是飛來,如何不飛去?’對曰:‘一動不如一靜。’”
- 示例: 一動不如一靜,我們這裏就算好人家,別的都容易,最難得的是從小兒一處長大,脾氣情性都彼此知道的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
- 近義詞: 以靜制動
- 語法: 作謂語、分句;指靜觀事態
- 成語故事: 南宋時期,宋孝宗到西湖遊玩看到飛來峰就問隨他遊玩的和尚僧端其由來,僧端把當年印度僧人驗證飛來峰原本是西天靈鷲山的典故說了一遍。孝宗問為什麼不再飛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諺語不是有‘一動不如一靜’嗎?”孝宗認為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