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信口雌黃”拼音是xìn kǒu cí huáng,注音是ㄒ|ㄣˋ ㄎㄡˇ ㄘˊ ㄏㄨㄤˊ,意思: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信口雌黃
- 拼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 注音: ㄒ|ㄣˋ ㄎㄡˇ ㄘˊ ㄏㄨㄤˊ
- 解釋: 信:任憑,聽任;雌黃:即雞冠石,黃色礦物,用作顏料。古人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用雌黃塗抹後改寫。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
- 出處: 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 示例: 如果孫俊英按事實講也沒有什麼,但是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黃,憑空捏造,極盡誣蔑挑撥之能事。 ★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
- 近義詞: 胡說八道、胡言亂語、信口開河
- 反義詞: 信而有征、言之鑿鑿、守口如瓶
- 歇後語: 指到黃牛便是馬
-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說話隨便
- 英文: make irresponsible remarks
- 日文: 口から出 (で)まかせを言う
- 成語故事: 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一起沒完沒了地閑聊。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清談時手裏拿著鹿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隨口更改,隨心所欲。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