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臥鼓偃旗”拼音是wò gǔ yǎn qí,注音是ㄨㄛˋ ㄍㄨˇ |ㄢˇ ㄑ|ˊ,意思:偃:仰臥,引申為倒下。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对应Emoji符号:🛌🥁偃🚩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臥鼓偃旗
- 拼音: wò gǔ yǎn qí
- 注音: ㄨㄛˋ ㄍㄨˇ |ㄢˇ ㄑ|ˊ
- 解釋: 偃:仰臥,引申為倒下。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出處: 《三國志·蜀書·趙雲傳》裴松之注引《趙雲別傳》:“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
- 示例: 思政命臥鼓偃旗,若無人者。 ★《資治通鑒·梁紀·高祖武皇帝太清二年》
- 近義詞: 偃旗息鼓、臥旗息鼓
- 語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多用於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