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三折其肱”拼音是sān zhé qí gōng,注音是ㄙㄢ ㄓㄜˊ ㄑ|ˊ ㄍㄨㄥ,意思: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曆多,自能造詣精深,对应Emoji符号:3️⃣〰7️⃣肱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三折其肱
- 拼音: sān zhé qí gōng
- 注音: ㄙㄢ ㄓㄜˊ ㄑ|ˊ ㄍㄨㄥ
- 解釋: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後比喻對某事閱曆多,自能造詣精深。
-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示例: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口尚乳臭,謂世人年少無知;三折其肱,謂醫士老成諳練。”
- 近義詞: 三折肱為良醫
-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久病成良醫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內部範氏和中行氏兩個集團准備起兵攻打晉定公,很多人認為晉定公又要失敗,有人認為範氏起兵屬於反叛行為,民眾不會支持的,再說晉定公已經屢戰屢敗,只要好好總結經驗,就像三折肱為良醫一樣,不會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