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拼音是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注音是ㄐ|ˇ ㄙㄨㄛˇ ㄅㄨˋ |ㄨ4,ㄨㄨˋ ㄕ ㄩˊ ㄖㄣˊ,意思: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对应Emoji符号:🙋♂️🚾🙅♂️🤤▪⛔🏗於🧑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拼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 注音: ㄐ|ˇ ㄙㄨㄛˇ ㄅㄨˋ |ㄨ4,ㄨㄨˋ ㄕ ㄩˊ ㄖㄣˊ
- 解釋: 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 出處: 《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 示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則毫無忿懟,在郡主則視若寇仇,恐亦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恕道也。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四十回
- 近義詞: 己所不欲,毋加諸人
- 語法: 作主語、賓語、分句;用於勸戒之語
- 英文: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others
- 日文: 已の欲せざる所は人に施す勿(なか)れ
-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要去發牢騷。”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