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題大做”拼音是xiǎo tí dà zuò,注音是ㄒ|ㄠˇ ㄊ|ˊ ㄉㄚˋ ㄗㄨㄛˋ,意思:指拿小題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當地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處理,有故意誇張的意思,对应Emoji符号:🐤❔🐘👨🍳以及出处、示例、近义词、反义词、语法、英文、成语故事等。
- 成语: 小題大做
- 拼音: xiǎo tí dà zuò
- 注音: ㄒ|ㄠˇ ㄊ|ˊ ㄉㄚˋ ㄗㄨㄛˋ
- 解釋: 指拿小題目作大文章。 比喻不恰當地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處理,有故意誇張的意思。
- 出處: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十:“[山穀詩《雲濤石》]全是以實形虛,小題大做,極遠大之勢可謂奇想高妙。”
- 示例: 他用了多少本錢,費了多少手腳,只騙得七千銀子,未免小題大做了。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三回
- 近義詞: 小題大作
- 反義詞: 等閑視之
- 歇後語: 看見蚊子就拔劍
- 語法: 作謂語、賓語;指借題發揮
- 英文: fussily
- 法文: beaucoup de bruit pour rien
- 德文: von einer kleinen Sache viel Aufhebens machen
-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趙孝成王很不爭氣,喜歡獨斷專行,經常貪小利而受大害。燕國與趙國發生沖突,燕國任命高陽軍為統帥率10萬大軍攻趙,趙孝成王認為趙國無大將,就以50座城池為代價請齊國的田單為大將。馬服君氣憤地對平原君說趙王是小題大做